中国特产供求网中国特产供求网

中国特产供求网
汇集全国土特产,特色美食,旅游景点,旅游攻略,全国特产礼品识

珐琅器

珐琅器的基本介绍珐琅器:即是以珐琅为材料装饰而制成的器物。珐琅又称“佛郎”、“法蓝”,是由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音译而来。其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依据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又可分为掐丝珐琅...

珐琅器的基本介绍

珐琅器:即是以珐琅为材料装饰而制成的器物。珐琅又称“佛郎”、“法蓝”,是由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音译而来。其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依据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又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到14世纪末珐琅技艺日趋成熟 ,15世纪中期明代景泰年间的制品尤为著称,故有景泰蓝之称。

商品特征

珐琅器即金属胎珐琅器,是一种集金属制作与珐琅釉料加工处置为一体的复合性工艺制品。它既拥有金属贵重、坚固的特征,又拥有珐琅釉料晶莹、光滑及适用于装饰的特征。有着青铜器般恢宏的气势、丝绸织锦般缤纷的色彩与瓷器般明亮润泽的质感。

珐琅器器型多种多样,有瓶、盘、碗、炉、鼎、圆盒、香熏炉等;珐琅釉色多为天蓝、宝石蓝、浅绿、深绿、鸡血红和黄色等;吉祥纹饰多为蕉叶、饕餮、狮子戏球、西番莲和大明莲等。珐琅器工艺品使用金银铜及多种天然矿物质为原材料,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作为宫廷艺术,珐琅器是明清宫中高贵的装饰艺术品,具备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被叫做中华国粹,并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民俗

珐琅器是中国特有些传统手工艺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雍容华贵的造型、富丽堂皇的色彩、含义吉祥的纹饰与超凡脱俗的展示手法,到今天仍魔力不减。虽然它是一种来源于阿拉伯的工艺,但自元代传入中国后,非常快便被赋予了中华民族的中国风,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朵极品。

做法

珐琅器制作工艺非常繁复,要经过锤胎、掐丝、填料(珐琅釉)、烧结、磨光、鎏金等多项工艺,每项工艺都有非常高的需要,不可疏忽,不然就会前功尽弃。特别是造型奇特的掐丝珐琅器,如人物、走兽的瓶件等,制作困难程度非常高,非一般工匠可以完成。加之用料昂贵,其胎以铜胎为主,亦有用金、银为胎的,珐琅釉多系进口天然矿石、半宝石加工提炼而成,还须鎏金工艺,耗金量也大。用料和制作工艺构成了它的本钱,比之明清其他瓷器要高出数十倍。

依据金属胎珐琅器在金属加工工艺和珐琅釉料具体处置办法上的不同,一般可将金属胎珐琅器分为画珐琅器、掐丝珐琅器,透明珐琅器,锤胎珐琅器,錾胎珐琅器及时尚日本的七宝烧等几个品种。

珐琅釉料的主要材料是石英、长石、瓷土等,它以纯碱、硼砂为熔剂,用氧化钛、氧化锑、氟化物作为乳化剂,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经过粉碎、混合、熔融后,倾入水中急冷成珐琅熔块,再经细磨而得珐琅粉,或配入粘土经湿磨而得珐琅浆。珐琅属硅酸盐类物质,珐琅釉属低温色釉,烧结温度一般在1000℃以下。

珐琅器的制作是集冶金、铸造、绘画、窑业、雕錾、锤胎等多种工艺为一体的复合性工艺过程,一般在有了成熟的设计后,要经过制胎、添蓝、焙烧、磨光、镀金等工序。其中制胎过程依不同类型的珐琅器又包括备料、凿錾花纹、合对、攒焊、掐丝等工艺过程。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特产供求网 » 珐琅器:https://www.wzhile.com/news/202508/09/4388.html